房事暗箱*金融规范*人身安全——卑诗房事,一房难求(更新)
温哥华一床难求。
老移民,2005年初次登陆,新居民,2019年开始常驻温哥华,对这个城市的认识与理解在逐步加深。
过去两年多,在调查国内一家私募股权基金的合伙人对基金收益的不当处置时,机缘巧合发现,卑诗省竟然有超过10名同名人,用不同的身份证件登记购置了房产、申请了贷款。[背景介绍:国内基金管理公司名称——昆吾九鼎,私募股权基金——九鼎系大成九鼎(苏州),募资项目——广东省江西商会会长李平家族天高矿业,涉事银行——以招商银行为始,波及海内外若干银行。以上相关方未知会本人,未经本人允许,私自滥用本人身份,篡改募投资金用途,私分收益,九鼎九姑娘与其合作假诉讼,形成一条龙司法产业链式腐败。]
这是什么概念?
我们用概率学理解一下这件事。
以下是本人的简介,以及名字的概率分析。
在中国,与本人重名的约有5835人,其中136人是男士。同理,在加拿大,与本人重名的人正常情况下为8位,概率上看,8位中最多一位男士。
然而,看看这份同名之人在卑诗省持有的房地产清单:
清单显示,至少2名同名业主为男士,而2016年5月的某一天,又出现了极低概率的巧合事件——一天内大概有一男一女两名同名人在卑诗省分别购置了房产,其中一位将“丈夫“晾一旁,全权授权委托另一位“闺蜜“担任自己的委托人,包括在自己身患精神病的前提下,依旧可以行使代理权。(根据某房地产中介介绍,这位FANG
DING与其他人等的关系)。
于统计学、于人情事理,这事都说不通呀。
尤其是那份特具风味的全权授权委托书,在这边抽取的130个房贷样本看,至少有10笔交易使用了全权授权委托书条款,可以据此说,每13个卑诗省房地产持有人中,至少有1个涉嫌丧失行为能力,甚至精神失常,需要全权委托他人代理吗?这显然是违背事实的。
这一系列不合逻辑的事件,最终推论出的可能性是,不排除有人利用虚假身份在购置房产,可是为什么名字与我的名字相同?
笔者名下的公司多年未打理,可是隔三岔五经常收到国内某些企业管理咨询公司的广告,其中最奇特的是一种叫做“企业自运行机制”,根据推介,其涵义是,只要采用他们设计好的管理制度、安排运行人员等,这类机制可以让企业自行运行,可这还叫自己名下的企业吗?细思极恐。
全权授权委托书的威力无穷,具备自主意识的个体,很少有愿意放弃对人生的积极支配权的,这类授权委托书的存在,是不是行业默认的一种现象?然而,根据笔者本人近两年在温哥华住旅店、AIRBNB屡次遭遇伤害的事件看,这一文件的普遍存在,果然是弊大于利的问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