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在6月10日表示,加拿大最早将于2021年在全国范围内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特鲁多称,拥有全球最长海岸线之一的加拿大将有机会成为禁止一次性塑料的领头国家。
是为了大选还是真心想要加拿大塑料垃圾的问题,这个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至少“塑料垃圾”的问题被抛出来后,引起人们的重视也是不错的。
也许很多人并不明白这些塑料垃圾的危害,但是英语中有一句话叫:What goes around comes around,大意可以理解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或者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为什么这么说呢?那就要从塑料的起源说起。
1902年,奥地利科学家马克斯·舒施尼在实验室中发明了塑料袋。塑料袋既轻便结实,又廉价易得,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它也理所当然地迅速风靡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塑料袋并非从出生起就被当作破坏环境的元凶,它也有过备受宠爱,广受赞誉的好时光。
然而在塑料袋被发明的一百年后,也就是2002年,英国《卫报》评选出了“人类史上最糟糕的发明”,塑料袋不幸获此“殊荣”。不可降解的塑料袋自然腐烂需要200年以上,大量堆积的塑料袋无论焚烧还是填埋都会给环境带来污染,塑料袋自此从科技之光沦为了环保灾难。
尽管如此,人们还是离不开塑料制品的便利,随着塑料垃圾的逐渐增多,许多发达国家为了不给自己国家的土地带来危害,将垃圾处理致大海,或者第三方国家。
举个例子:我在列治文打包了一份盒饭回家吃完,之后满腹狐疑地洗干净塑料饭盒。“这到底能不能回收啊?”我心里如是想着,但还是把饭盒郑重其事地投入了市政府发放的专门回收塑料的垃圾桶。几天之后,勤劳的回收工人开着体态巨大的垃圾车出现,带着你的饭盒远走高飞。你以为此生与它的缘分已尽,再也见不到它了。
然而这些塑料垃圾并没有消失,它们会被送往别的国家,或者被送进大海。
或许某一天还会回到你身体里!
看看这些令人痛心的照片:
虽然我们每天用过的塑料垃圾被运走、清理掉,似乎眼不见心不烦。但塑料并没有在地球上消失。
这些塑料大部分最终会进入海洋生态体系,之后又回到处于食物生物链顶端的人类。塑料污染几乎无处不在,触目惊心。
更讽刺的是,这些垃圾不仅污染了海洋和生物,最终,人类成了这些垃圾最后的处理者。
有一位奥地利科学家曾做了一项试验,看看我们每天通过食物和饮料(包括水)能够吃、喝进去多少塑料?
结果在所有参加试验的8名参与者中,每个人的肠道中都含有塑料微粒。
不仅如此,每份被检查的粪便样品中都含有9种不同的塑料微粒。
那么这些塑料微粒是怎么来的呢?
研究报告说,这8名志愿者都吃过用塑料包装的食品,以及饮过塑料瓶装水。其中6人吃过鱼。
科学家还对全球9个不同国家250瓶瓶装水进行的最大规模检测发现,这些所谓名牌瓶装水普遍含有塑料颗粒。
除此之外,科学家通过调查发现,就算是空气中也悬浮着塑料颗粒,就算是呼吸也会摄入塑料微粒,这俨然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这些塑料颗粒对人体来说,无疑是有害的,对人体,肠道,以及免疫系统都有着恶劣的影响。
想想作为全球最长海岸线之一的加拿大,理所当然所受到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以前,还可以通过运送垃圾到第三方国家来减少对本国的危害。
可是随着塑料垃圾的问题日益严重,很多国家都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开始拒绝垃圾进口!
从2018年1月1日起,一度乐于处理世界50%以上垃圾的中国宣布,不愿再做世界其他国家的“垃圾场”了,从此开始禁止“洋垃圾”入境。这可苦了加拿大这个大客户。
如今,垃圾处理没了下家,一向在环保问题上以国际标杆形象示人的加拿大也面临艰巨挑战。
祸不单行的是,早些时候处理到别国的垃圾,也遭到抵制和退回,如菲律宾的总统就为此事亲自向加拿大“开炮”,跟着马来西亚也要加拿大运回垃圾。
印证了一篇名为《外卖,正在毁灭我们的下一代》文章的最后警语:「那些被你扔掉的,总有一天会还给你」。
生活在加拿大,被这里的美丽环境所容纳,我们也应该为此做些什么。
著名海洋学家西尔维娅·厄尔说“塑料污染之所以达到今天这样的恶劣程度,正是积少成多的过程。而我们也可以通过这样的过程,集腋成裘,最终逆转现有趋势”。
版权归Vansky所有,转载请标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