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xshare

陪蒙童读书何以步步惊心?

阅读量:6822 评论数:1
版权归Vansky所有,转载请标注链接。

 

 

陪蒙童读书何以步步惊心?

Queenydou

 

        

        陪儿子学习英语快半年了。

      自己的英语虽然也不好,但是教五岁儿子还是信心满满。毕竟也是在国内高考千军万马中拼杀出来的,更何况又考过研究生。记得当时考研的成绩也还不错。全国统考下来,我们系招了七个研究生,我的英语成绩排名第二。那第一名可是复旦大学英语专业的应届生,而我这个非英语专业的历届生和他的成绩相差也就4分。

      新冠病毒爆发,被迫在家陪孩子,我开始教孩子学习英语。到目前为止,孩子学习英语已经5个月。从开始连字母都认不全,到现在可以自己阅读简单的儿童读物,孩子的进步不言而喻。

      前一段时间,从Costco买了几套 “I can read!” 系列丛书,觉得比较适合儿子,所以开始陪儿子读。因为幼儿园已经恢复上课,我担心儿子一边上幼儿园,一边学习英语阅读,会精力不济有负担,就安排他每天放学回家后只读一本书。

      听起来挺唬人,每天读一本书!用我儿子的口头禅来说,就是 “你要累死我呀!”。其实,因为是绘本,所以三十几页的书,每页也就几句话。一本书的词汇量平均不过四百,而且生词也不多,每本书也就四五个。

      这套丛书,儿子已经读完两套,现在正在读第三套。每套书有八本,算下来,我家Ryan已经自己认读了这套书中的二十本。

      最近陪他读书,有几件事儿,真让这个小毛孩儿把我给惊着了,搞得我紧张得要死,好像遭遇了四面埋伏似的。

 

      第一件事儿是读书遇到 “trip” 这个词。书中有一页,画面上的小熊摔倒在地上,画面下方配的句子是 “I trip and fall.”。儿子读完这句话,为了确认他理解,我就问他啥意思。儿子回答很利索:“小熊绊倒了。”我一边夸奖孩子一边纠正他,希望他能完整地把 “trip” 这个词也翻译出来。我说“小熊走路,走着走着摔倒了。这个句子中的Trip, 你是认识的,记不记得你原来学过Dentist Trip那篇故事。Trip 是旅行的意思,这里就是走的意思,对吧!”

      虽然我觉得“trip”作为旅行的意思用在这里有些别扭,但我也说不出哪里别扭。考虑到英语不是自己的母语,所以尽量发挥想象力努力找出理由来理解母语的用法。于是,我不假思索地给儿子做出如是引导。

      没等我话音落下,儿子不以为然地操着洋腔洋调的普通话纠正我说 “不是!trip不是走路,是绊倒!”。

      “什么?是绊倒!这怎么可能?这个词原意是旅行,延伸意思跟 ‘走’ 还比较搭界,跟 ‘绊倒’ 简直就是反义。” 我半信半疑:难道我连trip这么简单的词都不知道!

      因为看到孩子回答很坚定,我心里反倒有点儿虚,所以不敢坚持。急忙拿出手机,一查,发现自己果然是错了。《有道》词典里写得一清二楚,trip的词义中真的有 “绊倒” 这个词条。

      这让面对刚满五岁的儿子而建立起压倒性自信的我着实受到不小的打击!糟糕的是,这样的打击,并非就此而止,而是接二连三,接踵而来。

 

      接下来,让我走麦城的词是另一个常用词 “reach”。“Reach” 这个词有什么难的,早就认识!不过,就这么简单的常用词也把我撂在小河沟里。

      书上图画是一个身着消防员服装的小熊,站在消防车旁边,手里拿了一摞消防员的帽子准备分发给小朋友。配文有句话是 “He reaches into his truck.”。我还是依葫芦画瓢地按照自己一贯地做法,让儿子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儿子回答说:“他从车里拿帽子。” 我觉得还不够准确,关键是要让孩子理解这个“reach”。我就进一步强调说 :“对,不过,这个reach 是到达的意思,你看这图,是不是消防员到车这里,拿帽子。”

      我还挺得意,觉得自己挺能个儿,把 “reach” 和 “into” 这两个自己觉得看似不那么匹配的词理解得挺到位。其实,我也有些纳闷儿,既然这句话已经有了reach,为什么还要into,莫非是要强调帽子是从车里拿出来的。

      自己心中有玻璃花,但也没有特别好的解释,就这么把孩子糊弄了。

      话音刚落,儿子又不愿意了:“爸爸,reach是伸进去手!”

       “啊?我又错了?我还真不信这个邪。reach不就是到达的意思吗?组成这句话的所有单词里根本没有出现 ‘手’ 这个词,你从哪儿看出有手伸进去的!”

      赶紧查手机,“我的娘啊!真的又错了。”《有道》词典写得清楚,除了到达,reach还有一个明确的词义是 “伸出手”。

      天呐,怎么处处是埋伏!真叫我抓狂。

 

      这还没完,都说有一有二没有三,可是,在小毛孩儿跟前,我跌的跟头是有一有二还真有三。

      下一个常用词是“shutter”。这词咱熟悉呀,不就是遮板吗?再一看图,你看那不是有个屋檐嘛!书中说“小熊在修shutter和step”,没错,就是它了!我指着屋檐给孩子说,你给我指指,哪个是shutter,哪个是step。

      孩子漫不经心,没理我。我觉得一般情况下,会读的词,他也基本理解,所以也就没有较劲儿强求他解释。于是,指着图上的屋檐,我替他回答:“shutter是不是这个屋檐呀?step是不是这个台阶呀?”

      这次,孩子没有立即反驳我,而是冷不丁指着窗户大叫起来:“爸爸,我们家的shutter怎么和书上的不一样?” 我有点蒙,顺着儿子手指的方向看过去,那是窗户,不是屋檐呀!屋檐应该在外面。孩子为什么会指着窗户呢?

      我下意识地感觉到不妙,是不是又露怯了。赶紧查《有道》,“哎!果然又错了。” 原来,这个 “shutter” 除了有遮板的意思,还有百叶窗的意思。而儿子说我家和书上的不同是指我家挂的是百叶窗帘,而书上画的是真正木质的百叶窗。

      这次,小毛孩儿可真让我折服了。我折服的不仅是他能准确地认识和理解 “shutter” 这个词,而且还能够坚持己见,不受干扰,不盲从。特别是他还能对同一概念的不同种属特点加以鉴别和归类。换句话说就是他那小脑瓜儿既有综合又有分析,既有抽象又有具体。

      要知道语言这东西是人类思维的工具。学习语言,除了实现交流的目的外,更为重要的则是提高思想的能力。不会吧!一个五岁毛孩儿的抽象思维已经可以这么复杂了吗?

 

      正当我还未从自己敏感的感悟中回过味儿来时,又一个惊奇从天而降。

      第二天,读的故事是关于一个消防员的。

      一切如常,正在读书,打开一个页面,儿子Ryan突然大吼起来:“第一步:刹车!第二步:趴下!第三步:滚!” 一边叫喊着,一边从椅子上跳起来。看样子,他是真准备在地上滚一把。

      看着孩子的激动劲儿,我赶紧按住他。我大惑不解:咋地了?这一惊一乍地!

      仔细一看书,才晓得是图上画了三幅画,描绘消防员扑灭自身明火时的三个步骤。其中他说的 “刹车” 其实是紧急停下的意思。

       “一二三概括的还真是精辟!” 我不禁赞叹:他是哪学的,书还没来得及看仔细,就能瞬间说出一二三来。详细一问,才知道消防知识是以前从动画片Robocar上学来的,一二三的概括则是自己搞得。

 

      惊奇真是一个接着一个。今天是周末,一早带他读新书。打开扉页,没有文字,只有一幅画。画的是小熊宝宝正在打电话。为提高他的阅读兴趣,我就顺嘴问了一句 “你看他在干什么?” 孩子回答说“给911打电话。”

      我以为他是调皮捣蛋,信口胡言,于是没理他,继续翻页听他读。读了一半,我才发现小熊果然是给911打电话。我又被惊着了:“咋就这么神!你有火眼金睛咋地,没看书你都知道书中的内容?”

      小毛孩儿不以为然,头也没抬,泰然回答:“你去给我做早饭的时候,我读书了。”

      我这才明白了,孩子开始尝试着独立读书了。这正是我期盼已久的事情。我就是希望他能尽快自己主动读书,而不是每天被动地等着我手把手的带他读书。孩子不吭不哈地自己翻开了书,这说明他读书的兴趣开始真正萌发。随着他认字越来越多,不用大人陪伴,他就会自己爱读书。爱上书,就爱上思考;爱上思考,就爱上了智慧!

 

      不陪孩子不知道,一陪孩子才知道孩子学习潜力有多大。在加拿大出身生长的孩子学习英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语言环境 。他们从小看英语的动画片,从小在幼儿园里成天浸润在英文的口语环境中。由此,他们潜移默化地学到了地道的活的英语。尽管可能还不认字,尽管吐字还不清晰,可是他们脑子里的语言模板已经高密度成型,这是后天学习英语者难以超越的;这也是我这个有着先天不足的爸爸在五岁儿子面前三番五次折戟成沙的原因吧!

       看来,我这个做爸爸的过去实在是太低估儿子的学习潜力了!不然,我也不会这么容易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孩子搞得 “步步惊心”。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健康成长的孩子都是一样的,没有太大的差别,个个都是天才。所不同的是我们这些做父母的普遍低估了孩子们的潜能。教育的目的不应该满足于单纯给孩子灌输什么,更重要的是不断发现、发掘和培养孩子的学习潜能,从而避免他们稚嫩的天赋之光被湮灭在父母漫不经心的熟视无睹中。

       就此而言,真希望每一个爸爸妈妈都能被自己的孩子惊着!

版权归Vansky所有,转载请标注链接。
版权归Vansky所有,转载请标注链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