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货膨胀高企 “物价贵过美国”
受寒冷天气及农历新年因素影响,食品价格大幅上涨推高通胀,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内地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按年升2.3%,高于市场预期,创下19个月来的新高。市场分析认为,在货币偏宽松政策下,通胀可能继续上升。中国通胀持续高企,坊间对比发现,中国物价已高过美国。
中国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10日表示,2月中全国大部分地区遭遇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影响鲜菜的生产和运输,令鲜菜价格按月上涨29.9%,创2008年3月以来月度最高涨幅。农历新年期间,鲜活食品需求增加,食品价格上涨明显。
食品价格推高通胀
《广州日报》在报道中把CPI指数上涨的关键归结于——猪肉价格。从新牧网、搜猪网统计数字来看,11日中国生猪出栏平均报价为9.51元/斤(约1.46美元),刷新2011年6月以来的近5年新高。广东诸多中小型养殖企业表示:猪肉暴涨走势已超前期预期。
招商银行资产管理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表示,春节因素和天气导致食品价格大幅上涨是主因,而近期CPI受M2带动迹象明显,宽松货币的效应逐渐显现,预计未来CPI将出现先冲高后回落的走势,但底部可能较早前预期为高。
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寒冷天气和春节假期推高蔬菜肉类需求,食品通胀录得7.3%,是通胀上升主因,非食品价格按月小幅下降。此外,2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则连续48个月下跌,跌幅是8个月来最小,符合市场预期。屈宏斌表示,PPI持续下降主要由于期内商品价格略企稳所致,认为通缩风险并无实质减轻。
民众热衷海外购物
中国物价持续高企,也催生了中国民众「海淘」的热情。参考商务部最新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游客在境外消费约人民币1.2万亿元,继续保持着世界主要旅游消费群体的地位。过去中国游客被称为「行走的钱包」。去年中国消费者全球奢侈品消费达到1168亿美元,全年中国人买走全球46%的奢侈品。在这当中,910亿美元在海外发生,占总额约78%。也就是说,中国人近八成的奢侈品消费是「海外淘货」的。
价格因素就是「海淘」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数据显示,酒类产品平均价差高达64%,最高价差达85%;腕表平均价差33%,最高价差83%。而消费者常买的服装、香水、箱包、化妆品和皮鞋,价差都在30%左右。例如,一件同样款式的大嘴猴(PaulFrank)短袖T恤,在北京某商场售价368元(约56美元),而在美国亚马逊网站的售价仅为26美元。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初,中国楼价经历新一轮离奇飙升,尤其一线城市深圳,一个社区的市场价值高达140亿元人民币,和中国第五大机场深圳机场148亿的市值相当。有民众调侃,「在美国买别墅的钱,只够在深圳买个卫生间。」《金融投资报》分析,美国GDP当前稳定在17亿美元左右,广义货币仅有10亿美元出头;中国GDP目前大约11亿美元而广义货币则高达21亿美元。GDP代表一个国家创造的物质及提供的各类服务的价值,广义货币代表在该地区可以进入流通领域的货币量,显然美国的货币量与GDP的比值为0.588,中国的为1.909,说明就单位财富或服务而言中国的价格是美国的3.25倍。如果考虑到美元是世界货币,40%被美国之外的国家持有,两国物价比将升至5.41倍。
中国物价会保持高位的原因一是人民币的增发速度非常快,近年均保持在13%左右速度,而代表财富及提供服务的GDP则仅有7至9%的增长,财富增长跟不上货币增长,物价上涨肯定停不下来;二是人民币没有进入世界货币体系,越来越多的人民币发行出来只能呆在中国国内,钱越来越多而导致各类价值认可度出现严重贬值。于是就出现,在美国仅需10美元便可买到的衬衫在国内可能需要300元的情况。
9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