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人超市遇到一个大姐 劝我千万别留在加拿大
有人说,移民像围城,墙外的人想进来,墙里的人想出去。
自从移了民,要不要回流,似乎就成了个永恒的话题。
今天,加国无忧收到了一篇来稿,讲述了自己在加拿大遇到的两位老移民,一样的善良和真诚,但截然不同的背景,令她们对回流的问题有着完全相反的看法。
华人超市里认识的珊姐
认识珊姐是在附近的华人超市,当时我在挑菜,估计看我笨拙地不知捡哪个好,珊姐走过来告诉我哪种比较新鲜味美。聊天知道珊姐老家广东,移民来加拿大十几年了,且住在附近,热情的她知道我刚来不久后,留了联系方式,偶尔打电话让我去家里吃饭。
时间久了,知道珊姐早年结婚移民过来,随后生子,照顾家庭,放弃了国内的工作,做起了家庭主妇,过起了贤妻良母的日子。珊姐的老公是做IT的,当年技术移民过来,珊姐原先家境优越,用她的话说,在国内生活的二十几年,几乎没进厨房操过刀,完全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之前家里出钱在加拿大为新婚的两个人安置了房子,买了车子,老公虽然家境不如珊姐,但是珊姐不工作,靠他赚钱养家,两人经济也算平衡。
现在孩子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生活主张,也将要脱离珊姐的视线,老公依然朝九晚五地工作,清闲在家的她却感到空前的空虚,不觉怀念起了从前国内自在的生活。珊姐说她来了十几年,除了简单句子,几乎不会跟人用英语深入交流,早年她只跟人讲粤语,后来移民多了才开始讲起了普通话,平时生活圈子几乎全是华人,能感到她虽然在加拿大生活了十几年,仍然保留了所有中国的传统。
去年珊姐回了趟广东,看到家乡飞速发展,基础设施非常现代化,与加拿大的安逸形成了鲜明对比,“ '多村'(多伦多在珊姐眼中成了农村)太落后了,高楼也没几座,跟中国差远了!” “这里的教育把孩子教成了不尊重父母长辈,自己的孩子,骂他一句都不行。” “那些 '鬼佬' 不好的,不长久,你可千万别跟他们混在一起。”
言谈中,能感到珊姐虽然人住在加国,思想上却与加国有着隐隐约约的距离感。她劝我,完成学业后最好回国发展,离家人朋友近,不用遭受孤独和失落。哪怕去美国,也比“死气沉沉” 的加拿大强。
从县城里走出来的珍姐
一次留学生求职讲座上,我认识了珍姐。珍姐所在的公司和这家移民金融公司是合作单位,共同举办了这次讲座。老板是多伦多本地人,他十分信任珍姐,众多员工中,只带她一个人出席,事后还介绍几个经理给珍姐认识,方便她毕业以后全职私自开展工作(珍姐在一个college读金融专业,明年毕业,目前在这家公司做暑期兼职工作)。
之后了解到,珍姐从前在国内福建老家,过着比较清贫的日子。据她所说,家乡的县城里,工作机会甚少,绝大多数年轻人都会选择出国发展,留下的大多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既然国内国外同样都是吃苦受累,珍姐和老公与许多境遇相同的年轻人一样,选择了出国打拼。
二十年前,初到加拿大时,由于语言不通,珍姐吃了很多苦头。出于生计,有时刚放下嗷嗷待哺的宝宝,就要出去工作。这些年珍姐做过赌场荷官,餐馆服务员,超市收银员...她笑称加拿大底层人民的工作她几乎做了个遍。但是每每被问到她后不后悔出国,她都笑眯眯地跟我说绝不后悔。因为在这里体力劳动也会有相对丰厚的回报,至少比老家是强多了。
去年,年过四十的珍姐选择重返校园,从前在基金公司和保险公司做过前台,珍姐喜欢金融,却苦于没有专业知识,只能做些打杂的工作。现在学业完成了多一半,学了一些专业基础知识加上以前耳濡目染的金融公司工作经验,珍姐顺利找到了这家公司的兼职工作。由于扎实肯干,工作态度认真,老板答应珍姐毕业后可以跟她签全职的合同,到时正式招她为公司员工。
“加拿大是个伟大的国家。”珍姐说:“只要努力,就会有相对的回报,哪怕现在没有,吃的苦也总会变成甜。” 珍姐的话很朴实,却给了刚刚到来的我很大信心和鼓励,让我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和曙光。
生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珊姐和珍姐都是善良的人,她们为人真诚,作为前辈,日常相处中,为我提供了很多生活上的帮助和建议。初来加国遇到了肯坦诚分享生活给我的姐姐们,是我的幸运。她们都是真心诚意地为我好,珊姐希望自己吃的苦不再我身上再次呈现,而珍姐希望我永不言弃,只要奋斗不息,希望就不止。在心里,我深深感激她们,生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俗话说,鞋合不合适,唯有试鞋的脚知道。对于前方的路,我渐渐开始有了自己的答案。
---网友这么看---
实在人:在国内起点越高的人,失落感越大。要是农村来的亲属团聚的移民,就算两口子都在餐馆打工, 也觉得挺好。
Hutuohe:有大本事的人还是回国发展。加拿大水池子太小,又是已发展国家,机会少,容不下大鱼。
nbminmin:如果想挣大钱,做大事肯定中国机会多,如果只想过宁静的生活就可以选择加拿大。
灯儿:在加拿大你可以活得相对干净。
你们怎么看?
7年前